第十四章 王家坝芦笙夺魁-《情殇天问》
第(2/3)页
五谷献毕,号角方停,唱祭又道:“上香祷告,族众参拜!”
此时,苗王和护王出列向前,一左一右在香炉前开始焚香祷告,虔诚拜首,族众们也跟随叩首参拜,默念有词……
紧接着又祭族母、请花神……整个祭祀过程在唱祭的主持之下有条不絮地进行。
然而,祭祀仅仅算是采花节的一个开头,接下来七天七夜的技、艺、才、情的角逐与展示才是苗疆采花节的真谛所在。
祭祀礼毕,大家没有了约束,祭祀山上的场面渐渐激昂奔放起来,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相互点头会意、招呼攀谈。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个个盛装妖娆,欢呼雀跃、不约而同习惯性地向采花洞前结伴而去……
年长的纷纷向他们的花场摊位而去。赵福生打算叫上自己的丈人和三个舅子们向赵家庄的摊位吃点晌午,然而小舅子说自己不饿,早上吃得饱,拿起芦笙招呼着几个年轻的王家兄弟跟在人群后面,也朝采花洞而去。
按照苗疆的习俗,祭祀完毕,四乡八寨十二房的少男、少女们将会在采花洞前进行各种比试,即是对蝴蝶妈妈——族母及先辈的崇敬和感激,更是为了展露技艺,吸引异性青睐。
在采花洞前,会吹芦笙的小伙们摆弄着自各的芦笙,三五成群跃跃欲试;会拉二胡的,吱吱呜呜,调拨着自个儿的琴弦;会萧笛的,断断续续吹起了情歌……
在采花洞前的献技场上,最先上场的是杨家寨二房和三房的几个年轻小伙子。他们汇聚了两房中会芦笙、笛、箫和二胡最好的人手,组成了一个十六人的队伍,兴高采烈地来到献技圈的中间,向众人挥手行礼。带头的那人说道:“各位叔伯兄弟姐妹,鄙人杨天翔,自幼学了点皮毛,今遂和众兄弟一起上场,讨个彩头,还望各房弟兄多多指教!”
“杨兄弟好生谦虚,不就图个开心快活嘛!我带吴家二房兄弟们来陪你们玩玩如何?还望不要嫌弃我们技拙人粗哦!”在人群中高声回应的正是吴乾,只见他携把二十四管大芦笙,领着一行八个年轻小伙子,挤开人群,靠向前来,过了好一会儿,几人才挤进了献技场中来。
“吴兄这是说的哪里话!天翔不才,荣幸之至,岂有嫌弃之说。”扬天翔走向吴乾,笑脸相迎。
“那就废话少说,直接开始吧。你看咱们是练练哪一曲呢?”吴乾进得技场,望向杨天翔,右手一挥,直截了当地问道。
“我看咱们就先练练《百鸟朝凤》如何?吴兄你看呢?”杨天翔低头默想一会,继而抬头看向吴乾问道。
“好,那就先试试《百鸟朝凤》。”吴乾点头应许,随即向众兄弟挥了挥手,大家心领神会地散开。持笛、箫、二胡等四人相继退往技场外沿助阵,持芦笙的四人靠向吴乾,并以他为中心,两人一排,成三层塔形列队。
杨天翔走到自己的队伍中,招呼自家兄弟们向他靠拢过来,手里比划着向他们轻声地逐个嘱咐一番,众人听后连连点头,随后只见他们助阵的二胡手,萧、笛手们个个也退到外沿,场上仅仅留下了杨天翔等拿着芦笙的年轻小伙。他们以杨天翔为中心,三人一排,亦作三层塔形排开,与吴乾人等列阵相对。
围绕在场外的少男少女们顿时欢呼起来,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催促着他们快点开始,一场激烈的芦笙比试在众人的期盼和呼唤中即将上演……
只听得一阵悠长的笛萧合鸣犹如抛砖引玉;紧接着双方的芦笙手吹响了芦笙,声似空谷鸟鸣,身作猕猴观月;二胡手随后寸寸扶弦,宛若风吹入林、水涤石菁。
管弦初起,顿时四下无声,个个凝神听望,无不拍手叫好。
每个音符,犹如林鸟啼鸣,初始长慢青翠,继而欢快逑情,好似呼朋引伴,又似争风吃醋,咬牙切齿,扇翅撕斗……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