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 苏石斥新政-《带着系统来大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三是厉行法制,这是针对当时朝廷政令朝令夕改,威信不高的情况提出。

    实际上呢,第一条明黜涉的最终结果就是不看谁有多优秀,而是谁犯了什么错误。

    多做多错,不做不错。

    官老爷啥也不干了,把税一收就完事,都在避免犯错。

    只要没犯错,资历一上来,就能升官。久而久之,大宋的官老爷就成了庸官、懒官,也可以称为躺平之官。

    还有像是第三点精贡举,范仲淹要废除糊名制,要求以后考卷都要露出考生的真实姓名。

    理由?

    看不见名字,就失去了推荐选才的本意,以后基层官员谁会为朝廷选才呢?

    至于作弊?

    考官是干什么的?监察院是干什么的?

    范仲淹自称,只要有我等这样的君子在,还怕人作弊?

    瞧瞧,多自信呢,他竟然相信君子的道德比制度还要靠谱。

    其它的就不一一列举,总之新政只是对大宋现有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,而且很多都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,明确的措施。

    虽然其过程也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,但总的来说比较温和。这就是为何这次改革叫庆历新政,而不是叫庆历变法。

    范仲淹写诗词的本事还是有的,但要说到推行改革,还是算了吧。这只是在折腾大宋而已,比之三十年后王安石提出的“天变不足畏、祖宗不足法、人言不足恤”的变法,可谓是差之万里。

    顺便说一下,此时的王安石还正在南方当一个芝麻小官,日子过的还是很清苦的。而在历史之中,他是最看不上庆历新政的人物之一。

    滴溜嘟噜,苏石开口就说了一大串。

    其中有些他是直接说出的,有些是心中想的,但没有说出口的。

    总之,苏石说完这些之后,就表达了一个意思,那就是把所谓的庆历新政给贬的是啥也不是。

    苏石先是点出了新政的核心,跟着就是一条条的驳斥,听的范仲淹早已经是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有关新政的事情,早就已经公布了出去。但凡是官员大多都是知道的。但像是苏石了解的这般详细,就无几人可以做到。

    有的人死了,但没有完全死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