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万解溶酶体-《超强演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因为随着这一路所见,再加上原始海洋中生命的形成过程来看,艾乾对于目前身不由己的漂泊有了一些判断。

    如果真如他判断的话,那么构建出细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,艾乾并不着急。

    于是就这样,漂泊了近100天后,艾乾进入了一片新的海域。

    在这里,他的判断得到了佐证。

    细想一路漂泊而来的海域所含微小物质的情况。

    最初时的海域里富含有机小分子,而之前的海域里不仅富含有机小分子,还有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结构。

    而眼下所进入海域则出现了尚未形成细胞器的复杂结构。

    再结合原始海洋——生命形成的摇篮,便可从中推断出这片大海应该是由五个区域组成。

    首先是富含有机小分子的海域。

    然后是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有机大分子的海域。

    再然后是有机大分子聚合作用形成复杂结构,以及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的海域。

    之后是多分子体系相互作用形成生命的海域。

    最后是生命活动的海域。

    由此,可进一步推断出海流的规律。

    即,整个海流过程是沿着生命形成的进程在流动。

    因此,随着漂泊,遇见的功能结构将会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丰富,想要构建出细胞轻而易举。

    当然,能如此轻易地构建出细胞的前提是他的推断确实成立。

    目前还只是有佐证。

    要想证明确实如此的话,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加以证明。

    而要想进一步证明,还需要随海流继续漂泊下去,如果遇到了多分子体系,那么就证明这个推断十有八九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不过由于艾乾现在一心扑在证明上,却疏漏了一个严重的问题。

    直到他漂泊等待遇到进一步的证据而感到枯燥无聊时,才猛然间想起,如果海流的流向会改变的话,那他的推断便无法成立了。

    因为他的推断是建立在海流流向不变的基础上,才有海流沿着生命形成的进程流动。

    好在,这个问题发现得不算晚。

    立时,艾乾便对海流流向是否会改变进行了验证。

    验证过程很简单。

    就是以太阳每天刚升出海平面时的方向作为参照系,看看自己每天相对太阳的方向是否相同。

    经过20多天的观察,每天太阳刚升出海平面时艾乾都是面朝太阳的,基本上可以确定海流流向并不会改变。

    从而消除了他的担忧。

    随后,过了近30天,在这片存在复杂结构的海域内,艾乾终于遇到了第一个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。
    第(2/3)页